
東溪鎮原名萬壽場,東溪古鎮在春秋戰國時代屬于“夜郎古國”地界,建場已經2200多年。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4年)撤縣為鎮,因東丁河向東流入綦江河和綦江河自東而來,遂命名為“東溪鎮”。東溪古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景致清幽,2002年被重慶市列為首批十個亟待搶救的傳統風貌鎮之一和全市百個商貿小城鎮之一,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列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十大旅游名鎮。
東溪古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景致清幽,2002年被重慶市列為首批十個亟待搶救的傳統風貌鎮之一和全市百個商貿小城鎮之一,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列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十大旅游名鎮。
古鎮明清穿斗結構吊腳樓別具一格,“小橋流水”景地清幽,已成為四川美術學院等院校的寫生基地;成為電視劇《傻兒師長》、《三岔口》、《出生入死》、《鄉里人家》等拍景現場。一村、二石、三宮、四街、五橋、六院、七巷、八廟、九市讓人流連忘返,琵琶古寨、貞節牌坊、太平古渡、摩巖石刻、精妙木雕,令人嘆為觀止,川劇評書、龍燈舞獅、嗩吶字畫、秧歌腰鼓讓人拍手叫絕,東溪也是綦江農民版畫的發源地。
西南最古老的郵局——“麻鄉約民信局”, 創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140多年的歷史。2002年,重慶三峽博物館復制為重要文物。這也是東溪政治、經濟、文化曾經輝煌的歷史見證。
“三宮”中保存完好的南華宮,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距今近273年,是兩廣籍人入川住東溪的會館。石門框上有一幅石刻楹聯,上聯曰:“樹了菩提臺空明鏡”,下聯曰:“恩留粵嶺澤沛珠江”,橫聯:“嶺南觀瞻”。雖經兩百多年的風化雨蝕,字跡仍清晰可見。規模最大的萬天宮,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距今346多年。前殿和正殿均塑有大型石雕龍鳳,使“萬天宮”顯得更加雄偉與壯觀。南華宮和萬天宮中技藝精湛的鏤空木刻浮雕,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一個個古老歷史故事,如“單刀赴會”、“空城計”等。古戲臺正上方的“藻井”具有現代立體聲的音響效果。